

![]() |
展览上新 | 设计·先声——馆藏海内外平面设计作品展 | 展出时间:2025-06-25 至2025-09-05 |
前言 作为深圳开放、创新土壤生长出来的“新的传统、活的文化”,“设计”以“先声”姿态激活深圳城市基因,成为深圳最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态。 而作为国内将“设计”作为主要学术定位的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开风气之先,以设计为媒,积极推动深圳文化与设计的融合发展。早在1999年,关山月美术馆就承办了“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这是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设“艺术设计”展区,在中国艺术设计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关山月美术馆又相继举办了“平面设计在中国”系列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艺术设计展”、“2009(深圳)国际设计论坛”、“国际设计大师系列展”等重要展览、论坛,深化了在设计领域的探索。2012年,国家文化部将“中国设计大展”放在深圳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关山月美术馆作为执行机构,在大展的组织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自2017年开始,关山月美术馆又推出“向设计致敬”系列学术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新中国设计艺术大师的主要成果与贡献进行梳理和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学术基础…… 开馆28年来,通过举办海内外重要的设计艺术展览和赛事、论坛,关山月美术馆积累了丰厚的设计艺术研究和展览策划的经验,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收藏形成了当代设计艺术的馆藏积累。截止目前,关山月美术馆有海内外设计类藏品共计3203件,既有海内外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也有国际、国内设计展赛入选及获奖作品,并形成了以平面设计为主的收藏体系和特色。这些丰富且多元的设计作品为深圳这座城市带来了文化积淀的同时,也为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持。 本次展览从突出深圳文化特色、探索活化馆藏出发,呈现我馆100 余件代表性馆藏平面设计作品。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展现“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先声”的重要作用,引发观众对设计与城市创新文化共生关系的思考。未来,关山月美术馆将继续加强收藏力度,以更加丰富而精湛的设计收藏,让广大观众享受到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积累的珍贵艺术财富和文化成果,并通过馆藏设计的展示和研究,扩大“深圳设计”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更好地服务和推进本市文化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2025年6月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7-01 |
![]() |
两山间 | 馆藏国画中的绿水青山 | 展出时间:2025-06-25 至2025-07-15 |
前 言
展览依据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围绕我馆“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学术定位,以馆藏20世纪中后期山水、花鸟画为基础,20世纪前期及新时期同题材作品为补充,在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重新发掘馆藏作品蕴含的时代新意义。 20世纪是中国美术发展最为剧烈震动,同时也是取得巨大成果的一个世纪。在中国画领域,以1918年陈独秀、吕澂打出的“美术革命”旗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打破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继而形成一股股不同的力量:如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的传统派;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学院派和写实水墨画派;以陈师曾、金城为代表的传统“京派”;以高剑父、关山月为代表的强调中西融合的“岭南画派”;以林风眠为代表的“西体中用”艺术家群体;以吴湖帆、张大千为代表的“后海派”,等等。 进入20世纪中期,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让艺术家处在如何表达社会主义新中国概念和形象的转型期。在新的意识形态下,遣兴自娱、缅怀古人、表现自然重于表现社会的作品逐渐势微。探索与国家建设、现实生活、劳动人民题材及风格相协调的新国画快速发展。在山水与花鸟画领域,逐渐形成了以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毛泽东诗意山水及革命圣地山水为代表的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作品主题。 改革开放后,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也反过来推动着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的速度,中国画随之经历了重返艺术形式、中西文化间的借鉴与吸收的阶段。进入新世纪,国家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又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新现实和新观念会改变过去事物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坐标,基于此,我们策划了“两山间”系列藏品展。“两山间”着意于以生态文明的视角重新解读作品,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间发生的“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存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公教、交流等方式,与在绿水青山间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们一起互动学习,从艺术的视角发现宏观意义上的国家发展在个体或区域上留下的痕迹。 此项目也是关山月美术馆在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讲好“关山月美术馆故事”的一个努力,也希望能为各行业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艺术的视角。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7-01 |
![]() |
展览上新 | 烽火铸骨——关山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图谱 | 展出时间:2025-06-25 至2026-06-10 |
前言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精心策划推出专题展览“烽火铸骨——关山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图谱”。展览深度梳理并呈现馆藏30余件关山月艺术精品,以独特视角勾勒出一幅从民族救亡呐喊到和平年代复兴华章的壮阔画卷。 1930年代末,面对民族危难,青年关山月毅然迈向烽火艺坛。在抗战洪流中,他自觉肩负民族安危,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投身救亡图存的文艺事业,开启了以抗战画和行旅写生表达民族振兴理想的创作征途。回望这些“染着硝烟的艺术”,它们既是对侵略暴行的无声控诉,更是民族精魂的视觉熔铸。我们期盼观者铭记历史的永恒警示,让艺术所见证的苦难,化作守护和平的精神长城。 本次展览以并置方式呈现关山月抗战画作与新中国时期的民族精神象征之作,清晰勾勒出艺术家大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从救亡图存走向民族复兴的精神谱系,昭示艺术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真谛。这些作品共同印证“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箴言,生动展现民族危亡之际“以笔为枪”的英勇抗争与和平年代“江山多娇”的永恒礼赞。秉承时代精神感召,关山月更以其笔墨匠心,力图建构民族自立自强与盛世宏图的宏伟气象。这不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屈辱到崛起”的历史必然,更通过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交相辉映,以壮阔的视觉史诗,筑牢“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基石。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陈俊宇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7-14 |
![]() |
展览上新 | 笔迹溯源——空天视角下的关山月写生之路 | 展出时间:2025-05-31 至2025-07-04 |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深刻阐述了艺术与科学在构建人类文明进程中协同创新的共性逻辑。 关山月曾言:“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一个“动”字贯穿了关山月的美术历程,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西南、西北乃至南洋与欧美。他的山水画写生作品于“动”中求变,“动”中创新,终成经典。本次展览使用数字人文研究方法,探讨关山月游历写生历程中的视角转变、“画道革新”与山川形态、心境情怀和时空变化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并深度剖析写生行为在关山月艺术风格建构中的重要意义。 2018年武汉大学珞珈一号卫星的发射升空,为人们提供了观看的又一维度——空天视角。2019年,展览《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中,首次结合运用写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呈现了关山月先生1978年的三峡写生路线。自此,我馆与武汉大学空天信息大学科团队合作,开始系统地收集关山月创作生涯中的写生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写生的时间段、时间点、地点、路线走向及相关画作图式风格、笔墨技法等。在此基础上,本次展览意在从空天视角重新审视关山月的写生之路,并从中探寻其作品样式风格的生成之路。展览将信息可视化,应用遥感影像、数字AI等技术,构建还原现实场景,呈现更为全面的地理数据及地貌特征,追本溯源,挖掘关山月写生活动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同时提供智慧型的交互服务,期待观者从视觉空间的呈现中获得多样的体验和认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视觉资料,助益他们进一步探讨关山月艺术创作与20世纪后半叶山水画样式生成之间的关系,挖掘关山月艺术活动中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同时也是本馆第四届“数字人文研究展”。为了全面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展览由“江山如此多娇”、“漂游伴水声”和“云龙卧海疆”三个板块组成,分别聚焦关山月写生中的不同对象——山、水与海。其中,“江山如此多娇”板块着重探讨写生对画作构图的影响,“漂游伴水声”则聚焦于水文环境的变化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而“云龙卧海疆”则重点展现关山月的家国情怀。展览囊括了关山月山水画作品20件、遥感卫星图片17件、高程模型2件、数字艺术作品5件、交互装置2件,力求以点带面,以多样的媒介形式视觉化建构关山月山水画的生成源头和轨迹。 展览因此以“笔迹溯源”为主题。在中国画术语中,“笔迹”指“笔墨痕迹”。本次展览通过构建山水画的视觉空间与现实世界场景空间之间的时空映射关系,尝试将“笔迹”的概念延伸至“笔墨的足迹”,意在全面溯源关山月笔墨生成和风格变迁的路线,从因与果的辩证思考中,尽可能清晰地呈现20世纪中国山水画转型中的关山月及其艺术。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陈俊宇 2025年5月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6-10 |
![]() |
展览上新 | 向设计致敬——雷圭元设计文献展 | 展出时间:2025-04-17 至2025-05-25 |
前言 自2017年开始,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推出“向设计致敬”系列学术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中国设计艺术大师的主要成果与贡献的梳理和研究。项目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长期支持,已先后举办张仃、张光宇、庞薰琹、周令钊、陈之佛、陈汉民六个个案研究展。 该项目的专业团队由我馆策展团队联合国内设计类专业院校的学术力量组成。今年我们继续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共同主办“向设计致敬——雷圭元设计文献展”,本次展览以“致敬设计”为核心,力求在20世纪设计史的框架中,全面呈现雷圭元的设计思想及其在艺术实践和设计教育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雷圭元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也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与设计实践的先行者,亦是民国时期唯一以设计独立建制的设计院校——四川省立艺专与新中国第一所设计高等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者。早年留学法国,关注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学习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他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融合教学、研究、实践于一体(即“三位一体”),“古今中外,以我为主”,出版了《新图案学》《新图案的理论与作法》等十余部著作,开创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现代图案学体系。“创造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其设计理想,他胸怀“美育救国”与“实业救国”的教育理想,面向世界,服务实业,积极发展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事业;他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参与国庆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创造了简洁明快、朴素大方的时代风格,奠定了新中国设计的美学风格;他开创“图案专业班”,与郑可一起开拓了新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之路;他在工艺、设计、书画等领域实践探索,设计了“新图案学”的独特作品。 展览分为“永远的教书匠”和“无界的艺术家”两大板块,以240余件展品,结合策展团队的研究图示、研究案例,系统梳理、深度展示雷圭元先生“三位一体”、影响深远的“图案人生”;呈现其具有鲜明个性风格与独特装饰趣味,兼具扎实功力和高超艺术品味的作品;相信本次展览能让我们重新感受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和人格魅力,并启迪当代设计对传统文脉的传承与创新,也会给深圳市民带来更多关于设计的思考。 本次展览得到郭秋惠女士及其带领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团队的大力支持,还得到雷圭元家属及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的展品支持,从而保证了展览的学术品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2025年4月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4-21 |
![]() |
展览上新 | 草木有情——叶丽美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 展出时间:2025-04-03 至2025-04-22 |
前言 叶丽美是我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花鸟画的创作,“草木有情——叶丽美工笔画展”展示的是画家近十年的艺术成果,既有大幅力作也有小幅精品,形式丰富,色彩语言与艺术特征有自己的一家面貌。她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钟于古典诗词,所以她追求中国画意境中的诗情,并自觉的把古代绘画中的自然观、色彩观和线条意识等审美传统贯注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不难看出她的部分作品是流露出一股文气与诗情的;同时,她还把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形态定为自己的创作使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她流连于花园中无名的小花小草,也会为山林里的春藤秋木动容驻足。她能把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生命精神转化成艺术感受和艺术思想,在艺术作品中展现那些最鲜活、最动人的闪耀着生命光彩的艺术形象,所以她的大多数作品构图饱满、很有力度,大气而色彩丰富,在其画面里,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勃勃生机、明朗向上的美。主题性花鸟画创作需要精心构思、惨淡经营,注重思想的深刻和主题的完整,在技法运用方面也要多有创造,练笔、练心,练布局的功夫一点都不能缺少,若此番功到,则一花一叶天下皆春,会让人观之则驻足流连。我看叶丽美有多幅画已经做到了这些,甚是欣慰。 此次展览,叶丽美把自己多年来艺术创作的积累和探索展现出来,这部分作品是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面貌趋向成熟与稳定的体现,也是她在艺术花鸟画艺术创作方面的探索和思考,能充分证明她在花鸟画艺术上的实践成果。 花鸟画家的创作旨向和审美情趣应该是塑造浑然和谐的生命整体,赞美与表现一种整体精神和气质的美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所以,花鸟画家的自然观是非常重要的。歌颂生命、保护环境、呼唤和平、弘扬人性,这些都是当代和未来的大事,花鸟画可以通过她特有的魅力,奏出和谐的时代主题。这方面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画家的努力和奋斗!在此,也是对叶丽美给予寄望,期待她在这方面继续有所作为。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艺术探索之路修远漫长,希望叶丽美秉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时代赋予花鸟画的旨意精神,向更高的艺术之峰进发,创作出更多的成果呈现给社会和观众。 祝福她的艺术获得丰硕成果和获得更好的成绩。
郭怡孮 2024年10月3日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4-03 |
![]() |
展览上新 | 心所若触——鲁珊作品展 | 展出时间:2025-03-01 至2025-03-30 |
潜识之境:鲁珊绘画展前言
陈俊宇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在艺术的领域中,每一位创作者都是闪烁的星辰,以独特的光芒勾勒出天廓的模样。鲁珊是我身边的一位同事和朋友,但在看到她的画时,我又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陌生感,面对她的画布,像是面对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更像站在镜前凝视自我的叩问,而镜像恰好构成自我叩问的另一种潜性认知,这也或许是认知鲁珊绘画的特定模式。 我比较关注鲁珊笔下的题材有两种:一类是她的折翼之鸟殇,另一类是充满个人感受的意象风景,说句实话,初见这些作品着实让人意外,其画中的含混而多重的隐喻,以解构和重组再现的复杂与矛盾,重重意象构成一种压迫性直扑观者而来,这些作品无论是表象或表达方式,都不太符合一个女性作者的角色;然而她画中的内容又是远离世俗,所现情感丰沛,流露的恰是私人情愫和女性特有的个体感伤。这种反差,恰好诠释作者内心独特的存在从而获得自我价值。 值得强调的是,鲁珊在创作中投入了真挚的情绪,她把绘画作为无功利的个体体验和主观情感经验,作者在画布前纵情的挥笔是自我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虽然她的作品远离叙事和具体客观,但恰恰是这个远离,让个体心怀为之真实显现,从感官与精神的融合到个人话语修辞的再组织、自由意志和生活语境的关联,都被不断重新诠释和定义。人到中年,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逼视,个中境况,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读她的作品,全然唤起每个人面临着困境莫测与被命运变幻的具身性体验与切身感知,作品所构建的心理空间直接和观者产生交互,其笔端蕴含的内在幽曲,仿如独步精神世界的探索者。 无疑,从工作的履历而言,鲁珊一直在美术馆工作,见惯了数十年来的艺术世界的风云变幻,她的创作与成果,无疑是一个美术馆人对美术的态度和意义的长期思考所呈。作为她的朋友,我一方面为其庆幸,绘画对于作者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已悄然开拓了自我独立的表现空间;而另一方面,其作品挥之不去的幽暗与焦虑,让人担忧,尽管她一再强调:艺术是她同世界和解的一次机会,我祝愿这和解的风光霁月。在这片艺术的天地里,期待她能找到真正的宁静与光明。 今天,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和西藏美术馆共同举办鲁珊的个展,将鲁珊的这些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希望每一位观者都能走进她的艺术世界,感受她内心的叩问与变幻,体验那份独特的情感共鸣。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镜像,实现一次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2025年2月于深圳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2-26 |
![]() |
展览上新 | 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第二届静物专题研究展 | 展出时间:2025-03-01 至2025-04-13 |
"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重要的年度展览项目。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范迪安主席的策划推动下,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下,自2015年至今,与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共同成功举办了九届,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中国写意油画静物专题研究展"从450余位艺术家投稿的1483件作品中遴选出85位艺术家的85件作品,同时特邀20位艺术家的20件作品参展。众所周知,"静物画"作为艺术家与日常世界深度对话的一种方式,常被视为画家情感凝练与精神表达的载体。与人物、风景、主题性创作相比,静物看似平凡,却因其"平凡"成为画家和自然对话的基本方式。它既能够让画家将平凡细腻的情感注入其中,也能表现出充满张力的叙事性空间;既能传递出画家在形式语言探索中的心路历程,也能呈现出真实的生命感悟。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理念,而"写意油画"则体现了当今中国油画家对西方油画的语言进行吸收和学习的同时,又关注中国传统精神的一种创作方式。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这些年来,始终致力于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情境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及评价标准。该体系既贯通中西艺术的发展脉络,又为中国油画语言的当代创新提供新的思想指引。本次展览的作品,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展现了艺术家在日常中发现非凡、在微小中窥见宏大的能力。这既是"文脉传薪"展览持续探索的方向,也是"写意精神"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的生动实践。 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激发写意油画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活力,推动这一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参军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5-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