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春心印 | 第十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 | 展出时间:2023-12-30 至2024-02-21 |
前 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打造、擦亮与美术馆定位相符合的学术品牌,不断激发文化艺术的创新创造活力。 即将进入新年之际,我馆推出“青春心印——第十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该项目基于深圳开放多元、创新创意的城市文化特质和我馆的学术定位,自2014年立项起,至今已走过了十年。“青春心印”见证了参展艺术家由70后、80后逐渐向90后、00后的转移,见证了青年工笔画家的成长和关切,同时也见证了他们审美趣味的历时性变化,以及国家文化复兴的梦想与现实的接连。 第十届“青春心印”,我馆继续联合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主办。经评委会严格评选,选出62位优秀的青年工笔画家以及两位艺术家的空间项目。其中,中央厅、C厅为“青春心印”主题展,62位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让我们看到在老一代工笔画家激励下的青年艺术家,是如何既坚守传统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依靠自身的理想、本领与担当,为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无穷活力,并使该项目成为青年工笔画家展现新探索和新思考的平台。A、B厅分别为空间项目“觅境”和“游园”。“觅境”项目,艺术家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一个局部作为引子,以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词句逻辑为主轴,看似分享了自己在青绿山水画创作不同阶段的感受,实则呈现了在“文以载道”观念下一段被遗忘的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史,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传统与外来艺术文化融合的理性思考。“游园”项目,艺术家从身体空间的步履造访和心理空间的畅想卧游两个层面,再现了当今城市空间中,根据在地自然及人文条件,建造的现代文化背景与传统美学基因相结合的各类公园。 回顾过去的十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一位位青年工笔画家以普通人的平凡,自信、坚定地描绘了一幅幅画卷、一个个瞬间,彰显了青年一代充满韧劲、生机勃勃的精神气象,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坐标和时代发展的变化。新的一年里,希望青年工笔画家能继续努力探索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助力深圳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圳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3-12-27 |
![]() |
创意孵化 | 第四届“深圳印迹——艺术文创在深圳”开展 | 展出时间:2023-12-18 至2024-01-21 |
“深圳印迹”自2020年开始,通过搭建现代城市文创作品展示及推广平台,助力深圳打造湾区文化创意新中心和新增长点。作为第四届“深圳印迹”,本次展览以“推动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深圳故事’”为愿景,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并由专业评审团评选,总共展出了189件(套)符合“深圳印迹”主题的优秀文创展品,立体呈现了创意设计在年龄和地域的跨度,展示了现代文创设计与当代艺术、非遗传承、在地文化、城市地标、环保理念等等的紧密结合,显示了文化基因与时代美学融合创新的趋势。 本届“深圳印迹”展览自2023年12月19日起面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展期持续到2024年1月21日,在此期间,展览将围绕“深圳印迹”艺术文创主题,精心策划展览相关公共教育活动。 今年,是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首个“设计之都”称号的十五周年。自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从最初的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升级,再到全球创新创意之都,深圳这座备受瞩目的城市历经了蹑影追风的积累、实践与聚变,“深圳设计”已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在这片海纳百川的热土上,创意人才济济一堂,设计梦想生根发芽。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机-物”三元融合,AIGC横空出世,设计师、品牌团队与文创新星们的文创设计作品以其时代性、创新性、原创性、本土性、跨界性、艺术性等特点,被拓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优秀的创意设计兼具美感与实用性,成为了深圳独特的时代印迹符号,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深圳的文创设计在特色文化和独特创意的优势下,面临着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而“深圳印迹”作为文创产业展示、开发、交流平台,正是深圳和大湾区文创设计发展持之以恒的“记录者”和“推动者”。 |
||
发布时间:2024-01-10 |
![]() |
江波海潮——张华江 陈湘波 谢海 刘春潮艺术作品展 | 展出时间:2023-12-05 至2023-12-14 |
“江波海潮 ——张华江 陈湘波 谢海 刘春潮 艺术作品展”展览 缘起于2016年7月 以张华江、陈湘波、谢海、刘春潮 四人名字命名 将展出张华江的收藏以及 陈湘波、谢海、刘春潮创作的作品 共计80余幅
|
||
发布时间:2023-12-08 |
![]() |
展讯 | 花发南北枝:关山月、于希宁花鸟画艺术专题展 | 展出时间:2023-12-02 至2024-06-02 |
关山月、于希宁都生于内忧外患、国势阽危的时代,也是中西文化踫撞、新旧观念替置的时代。作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始终回应近现代以来国家民族文化的自强与复兴,也体现了艺术家个体的探索奋进与人文关怀。
本次展出的关山月花鸟专题作品,同他的抗战画、写生画、主题创作和山水画一道反映着他“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他的花鸟画以表意传情、托物寓意的手法,抒发着个人乃至家国的艺术情感。无论是岭南的红棉、绿榕,还是一直被中国人寄寓精神力量的苍松、翠竹、古柏,都体现了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关山月更以其独特的革命精神凝结于“关梅”之上,闻名于世。
于希宁先生则以“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为座右铭,在绘画中强调国魂、画魂与人魂的统一,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境界。尤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梅花”为主要创作题材,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壮美明丽的艺术风格,既弘扬了民族绘画的艺术精髓,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于梅”也因此成为他独特的艺术符号,为世瞩目。
|
||
发布时间:2023-12-08 |
![]() |
植物智能——物种新论 | 展出时间:2023-11-24 至2023-12-22 |
张天怡《植物智能计划》打开了自然之印,提醒我们用超越人类本身局限的视角来思考物种关系。在她所创制的植物生态中,植物和昆虫相互帮助来抵御危机,这种互相平衡的智慧远远出现在人类发明杀虫剂之前;靳立鹏的《种子计划》则追溯了全球濒危种子的收集与活化这一网络,拜访种子科学家和育种者们,并由此重思“生态种植”这一概念;同时,艺术家与策展人对于吴其濬——中国第一位命名“植物”一词的博物学家(植物学家)的重访——他在固始的东墅植物园编撰《植物名实图考》,也将这一脉络与中国传统技术史进行了重新的勾连;龙盼的《风铃》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人、植物与环境的真实关系,艺术家通过植物采矿(从富集金属的植物里回收金属)从电子垃圾污染地区的植物中提取铜,并将其制作成一颗小风铃,提示人类在土地所留下的痕迹将远远长于人类本身。 艺术家周知远介入了微生物的生活。在作品《孢子》和《子孢》中,他将与人类医学史息息相关的青霉菌群落封印,使菌群处于休眠状态,气泡正是休眠前的生命体呼出的最后一丝空气;艺术家郝经芳和王令杰的《太阳画》则将太阳视为艺术家,通过自制的装置,在一周之中记录下其画作痕迹,这与日晷有异曲同工之妙,却跳脱了工具性;艺术家苏永健和巴瑞云的作品《当呼吸可以言语》则将人视为地球中芸芸物种中的一员,在去除语言这一人类特有的工具后,回到平等的物种视角,用最为原初的方式,来重新审视个体间沟通这一最为平常不过却又至关重要的对象。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3-11-23 |
![]() |
第十八届吾城吾乡摄影年展 | 展出时间:2023-10-10 至2023-10-29 |
18年辛苦探寻,但成效卓显,令人欣慰。它不仅给城市积累了一批宝贵的编年史性质的图像文献,也发现和推举了一批摄影新秀,还使人们对纪实摄影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认可。随着对纪实摄影认知的提高,人们对社会及自身的认识也随之深化。深圳这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城市让摄影师们走到一起。携手走过18年,“吾城吾乡”摄影年展已然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
本届展览共收到56位摄影师和爱好者的97组(5100幅)作品,其中年龄最大的摄影师76岁,年龄最小的14岁。经过评委两轮评选,有13人、260幅作品入选年展。 |
||
发布时间:2023-10-25 |
![]() |
这很赛博朋克!关馆的重塑与再造-数字人与数字艺术展泰酷辣! | 展出时间:2023-10-09 至2023-11-10 |
“重塑与再造——数字人与数字艺术展”产生于数字化发展浪潮中,集中展示了首届数字人创新应用大赛获奖作品、国内优秀数字艺术家作品和深圳本土艺术家数字艺术作品,是数字人与数字艺术的一次碰撞与融合。本次展出的大赛优秀作品展现了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融合发展现状,勾画了数字创意产业生态体系的最新面貌。 本次展览的关键词是“数字艺术”和“数字人”。数字艺术版块邀请了于朕、田晓磊、武子杨、周行、蔡宇潇、邝智轶等6名国内优秀数字艺术家参与。展览还特别展出了陈湘波、禹飞、白莉鸿、黄强伟、雷根REGEN、方艺婷等6名深圳本土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数字人版块参展作品均为“首届数字人创新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
为美化城市空间,给公众带来丰富的夜间艺术体验,让市民切身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展览期间,关山月美术馆以外墙投影的方式,打破展陈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展示本次展览的数字艺术作品。
|
||
发布时间:2023-10-24 |
![]() |
文脉传薪——202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 | 来这个展感受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 | 展出时间:2023-09-21 至2023-10-06 |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总策划,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担任学术主持,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李自健美术馆共同主办,深圳市宣传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提供项目支持。展览共展出111位艺术家的111件作品,涵盖老中青三代重要艺术家,作品于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一楼展厅展出,较为全面地呈现写意油画在当代情境下的最新面貌。 参展艺术家既有汪诚一、曹新林、杨尧等艺术前辈,也有范迪安、王辉、杨参军、赵培智、文祯非等中流砥柱,还有年轻一代的艺术传承者。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丰富的绘画语言,力图在不断的探索中以丰富的个体成果呈现整体的学术面貌,在全球文化语境下,以文化自觉摸索出一条中国油画的发展道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说:“在十多年来‘写意油画’发展的进程中,许多艺术家自发组织了持续的写生、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了展示‘写意油画’学派发展的面貌,也推动对‘写意油画’这个学术命题的研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发起举办《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具有汇集成果、推动研究的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说:“ 在全球文化交汇和交融的情境中,中国油画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写意精神”的当代体现便是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油画研究和创作中注重融汇中国艺术传统,探索“中国油画”的语言建构,为推动中国油画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3-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