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智能——物种新论
-
点击查看 -
如何定义智能?谁拥有智能?植物是否具有智能?以这一系列问题作为切入点,我们试图在展览的邀请单元,去触及“智能”这一概念本身。植物学家斯特凡诺·曼库索(Stefano Mancuso)从2005年起一直提倡“植物智能”这个概念,“将植物(复数)视为通过个体植物进行复杂交流的信息处理有机体系”。从“植物智能”一词入手,我们继续思考“物种”这一概念,以及人类在万物之中的位置。人类长久以来将自己置于物种的金字塔顶端的观点,从1509年出版的《智慧之书》(Liber de sapiente)的一幅插图中可以直观看到,亚里士多德这一观念有了图像化的呈现:世间物种处于一个金字塔般的排列,最底端是岩石,往上是植物,再往上是动物,最高端则是人类——所对应的词即是智能(Intelligit),这被认为人类所具有的特质。
当下,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如火如荼之时,我们也需思考“智能”更为广泛的来源。曼库索认为,如果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智能不仅仅来源于人类,更来自于自然本身,也可以是微生物、矿物、日月、水体等更为抽象的“物”。与物平等,是一种心态;通过回溯“齐物”等古老智慧,或者借助现代技术,都能帮助我们增加更为多元的视角,展览所邀请的艺术家们正是反映了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在科学技术和艺术共同加成下所激发的创作灵感。
-
- “智能”所具有的多重解读方式,又体现在关山月美术馆对于经典藏品进行数字活化的宏大计划。展览的馆藏单元所展示的三件作品所涉及的主题——梅、荷与夏虫,均与“植物”有关,作品呈现的形式却使用了噪音算法、声音艺术、水墨动画等与“智能”技术相关的手法。其中包含了关山月先生的经典主题“梅花”转为沉浸式艺术的全新视听版本、艺术家陈湘波的“残荷”水墨原作结合噪音算法所做的《新秋·晓风》,以及青年艺术家汤柏华屡获殊荣的影像作品《夏虫国》——由《庄子》文本所阐发的夏虫国人寻冰之旅,在此次展示了全新的影像版本和数件泥板手稿。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