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港“共读双城”再续新篇:雷圭元设计文献展亮相香港,呈现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奠基者的思想与实践
-
-
作为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深港“共读双城”系列活动的重要项目,“雷圭元设计文献展”11月8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与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共同主办,旨在系统呈现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奠基者、现代工艺美术与设计实践的先行者雷圭元先生的学术思想、教育贡献与艺术成就,以艺术为桥梁,促进深港两地的文化对话与思想共鸣。
雷圭元先生是中国现代设计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不仅是民国时期以设计独立建制的四川省立艺专和新中国第一所设计高等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主要创建者,更在长达62年的教学生涯中,秉持“古今中外,以我为主”的学术信念,构建了中国现代图案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设计的“民族化”与“现代化”探索指明了方向。他谦称“教书匠”,却以其知行合一的毕生实践,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郭秋惠学术团队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策展团队的通力合作下,2025年5月“向设计致敬——雷圭元设计文献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成功举办。如今展览特别移师香港,围绕“共读双城”主题进行了内容深化与形式创新。展览汇集雷圭元先生的17本经典著述,以及手稿、设计作品、绘画作品、教学档案等150余件珍贵文献的复制品,通过“可读性”的展陈设计,引导观众深入“阅读”这位大家的创作历程与学术思想。
展览分为两大板块:“永远的‘教书匠’”以雷圭元先生执教的五所重要院校为主线,勾勒其教育理念的演进历程与实践探索,生动展现他如何将时代需求、国际视野与本土化相融合,开创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路径。第二板块“‘无界’的艺术家”则聚焦其跨越图案设计、工艺美术、绘画等多领域的实践成果,呈现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艺术探索,打破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实现传统语汇的现代表达。
展陈设计以“知识之树”为核心视觉符号,象征雷圭元先生以图案研究为根基,图案教育为枝干的融“研究、教学、实践”为一体的图案学体系,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现场采用环保瓦楞纸展板与模块化展架,营造质朴而沉浸的观展氛围,并设置电视机和数字画屏,展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雷圭元纪录片,以及其八本著述的研究思路、思维导图与词云分析等,帮助观众深入理解雷圭元先生的艺术人生与理论脉络。
为深化展览的公共教育功能,展览同期启动“湾区种子计划——关山月美术馆助力大湾区高校艺术教育共生行动”,将于11月8日与15日下午举办两场策展人导览及主题工作坊活动。“图案的游戏——立体书制作”工作坊将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雷圭元先生总结的“太极图形”“喜相逢”等传统图案法则,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运用版画技法创作可开合的立体手工书;“心中的图案——藏书票制作”则指导参与者将传统图案美学与个人情感结合,为心爱之书设计制作专属藏书票。这两场活动旨在将雷圭元先生的学术理念转化为当代公众,尤其是青年学子可感知、可参与的创意实践。
展览现场还设有“双城书展”专区,汇聚深港两地优秀设计出版物,进一步诠释“共读”理念——不仅是阅读书籍,更是阅读城市,阅读文化,阅读时代。
作为深港“共读双城”的核心项目,本次展览不仅是对雷圭元先生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与工艺美术所作卓越贡献的致敬,更是对设计教育本源的回归与思考。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雷圭元先生“古今中外,以我为主”的文化自信,及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实践智慧,为今日深港两地乃至整个大湾区在设计教育、文化创意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通过这场跨越时空的“共读”,两座城市共同聆听历史的智慧,探寻文化认同与创新活力的源头,思考如何培养既深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创造者,为当下寻求可资借鉴的智慧与力量,激发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活力。
我们诚挚邀请香港各界人士,尤其是设计师、教育工作者及青年学子走进展厅,共同阅读这部由手稿、著作与作品写就的“大书”,在回顾中国现代设计波澜壮阔历程的同时,思考设计之于未来的无限可能,携手书写深港双城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2025-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