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馆校共建, “教”“研”相长,这个展览构建全新艺术生长空间
-
-
馆校共建,“教”“研”相长。“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以科技结合艺术想象引发关于“艺术与科技”的前沿探讨,受到了国内专业学者和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展览结合深圳作为人工智能高科技产业的地域特点,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为切入点,集合11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以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影音现场演出、交互艺术等多维度的创新方式进行展览的策划和呈现。自开展以来,展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多次迎来观展高峰,吸引了来自深圳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艺术家、高校师生及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交流,总参观人次突破5万次。相关话题尤其受到高校专业人士的关注。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八所高校师生相继前来参观交流。
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一座迈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创新之都”。这里,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众多科技行业标杆企业,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科研力量也迅速崛起。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高聚集度的顶尖科技人才,让深圳“科技之都”的称号实至名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山月美术馆把“艺术与科技”研究作为未来的重点学术方向之一,“艺术与科技”项目也成为关山月美术馆数字美术馆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部分,并列入深圳市十三五规划。这一项目将继续结合深圳在地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及高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文化高地。
作为“艺术与科技”系列学术品牌项目推出的第四个展览,“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不仅推动了关山月美术馆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更通过艺术与教育、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新的艺术生产空间与艺术生产平台,为未来的艺术创新和文化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展览开幕当天,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闵罕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共同探索“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未来将落地“城市艺术实验室”,结合深圳在地科研优势,进一步拓展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融合,启发研究新思路,为双方实现资源互补与深度合作,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同时,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闵罕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科技与艺术的精彩融合,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展览不仅展示了技术如何塑造艺术表达,同时启发我们对技术与人类精神之间深层次关系的思考。
关山月美术馆除了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构建“艺术与科技”科研平台。同时,美术馆也积极与深圳高校开展合作。目前,已就数字美术馆的研究方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大学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实验室、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高校的战略合作,将高校专业资源对接美术馆学术研究,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设备优势及人才优势,拓宽馆校合作新模式,推动美术馆学理论建设及数字化技术成果发展。
馆校互联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集合全国前沿学术力量,共同推进关山月美术馆艺术与科技的学术研究,并丰富和完善美术馆的公共文化建设。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