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讲座预告|“美读之镜”2024年第4期:禹之鼎的绘画天地——兼谈其与王翚的交游
  • 2024-09-11



  • 活动简介:

  • 本期讲座将于9月21日(周六)下午3:00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举行。9月12日(周四)10:00开放预约报名,届时请留意“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微信公众号预约信息。本系列讲座一直以来受到大家喜爱,报名踊跃,请大家在预约开放当天10:00及时预约,以免错过。

  • 主讲人介绍:

  • 汪亓,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书画研究,曾发表《康熙皇帝肖像画及相关问题》《论禹之鼎为王士禛绘制多幅肖像的原因》《仇英〈职贡图〉卷流传考略》等论文,编著《翰墨华光——故宫博物院藏现代名家绘画》《傅抱石》《张大千》等图录。曾主持筹备“二十世纪上半叶绘画名家作品展”(2005年)、“赵孟頫书画特展”(2017年)、“沉浸浓郁 含英咀华——故宫博物院藏傅抱石绘画展”(网上展览)等展览。



  • 活动内容

  • 禹之鼎(1647-1716年),字上吉(尚吉、尚基),号慎斋,又号涛上渔人,江苏兴化人,清代康熙年间的画家,官属从九品鸿胪寺序班。关于他的生平,画史记载却极简略,可能是他非文人士大夫之故。

    禹氏擅画人物、山水,尤精“写真”,白描法、墨骨法、江南法皆有造诣,笔下人物形神兼备,且擅长将像主置于丘峦林壑之间,借以烘托像主的高情逸致。他笔墨出众,且颇通文理,颇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一时名人肖像俱出其手,被称为康熙年间的肖像画圣手,王士禛言其“名重辇下”,可知声名之盛。甚至有一种说法,今人获睹前贤面貌,多赖其功。禹之鼎亦善山水、花鸟,广取宋元之法,自出新意。

    以文人肖像为主题的行乐图,到明末清初已然成为反映文人生活的主流载体。行乐图不仅可以承载人物形象的记录功能,还是表达像主志向、社会形象的一种媒介,广为士人阶层所接受。禹之鼎为当时诸多文人官宦所作的行乐图,既能传神写照,也能借画面中山水、庭园、树石、草木烘托氛围,展现像主的精神气质、雅好襟怀,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认可。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禹氏为刑部尚书王士禛等人绘制《城南雅集图卷》(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绘陈廷敬的城南山庄一角,徐乾学、汪懋麟、王又旦、陈廷敬、王士禛自左而右或站或坐,画中朱栏曲折,池水清幽,桐阴泻地,湖石玲珑。另故宫博物院藏《放白鹇图》卷为王士禛命禹之鼎为其图写,画中树影婆娑,屋宇隐现,弯月高悬,远山明灭,童子打开竹笼,放出白鹇,主人稳坐椅上,心随振翅高飞的白鹇而去。

    禹之鼎写真人像清雅秀润,颇得文人雅士偏爱,从今存的画迹来看,禹之鼎为高士奇、朱彝尊、王翚、宋荦、王原祁等文坛领袖、艺苑名宿均图写过肖像。他擅长将诗情融入画面,凭借对诗句内涵的透彻理解,和画家过人的笔墨技巧,使肖像画生出绝佳意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最富文人气质的肖像画家。

    在精于图写形神之外,禹之鼎兼擅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俱佳,皆有可观之处。过去对禹氏的山水画关注较少,本期讲座主讲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汪亓先生经过多年深入探究,对禹之鼎的山水画创作及笔墨技法来源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观点,他认为禹氏山水中有一类是当时潮流推崇的水墨山水,但不容忽略的是,禹氏山水中还存在摹古的青绿山水,其津梁便是明代吴门四家的仇英。如故宫博物院藏的禹氏《题扇图》即是对仇英《右军书扇图》(云南省博物馆藏)的摹写,二者不但题材相同,构图与画法也几近一致。
Copyright © www.gsyart.com 关山月美术馆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07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