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此刻,在路上


  • 活动内容

  •         关山月美术馆的《在路上——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精选了30多位当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对当代艺术家来说,对在路上,有深深的情怀,也最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在路上》体现了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这是所有艺术家集体的青春记忆,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春节期间有幸进行了三天导赏服务,通过与同伴们的分享,与观众的交流,加上自己随着观众一遍一遍的看,慢慢琢磨,收获了一种丰富的感受。
     
            一、听策展人的解读
            听张新英老师培训时,认真做了笔记,从策展的角度,对《在路上》的理解,以及对每位艺术家的介绍和作品,使我们对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有了初步理解。
            他们有的表现了安逸生活被时代打破后的焦虑,无从把握的茫然,传递出一种不安的情绪;有的揭示了年轻人群的一种生存状态,表达我们想要什么;有的揭示当代的特征,对标准化生产后的失去个性,千篇一律的迷茫;有的表达一种失去岁月的情感:我拿什么来留住你,那已然过去和正在过去的岁月;有的,不是根据艺术家自己的经历作画,而是在幻想中创作;有的表达现实的主题却无处不在的传统的纹样;有的将情感寄托在过去的物件上,表达出对社会发展的态度;有的通过表现人造景观,来表达与自然对立的情绪,当景观成为人造的,这是消费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是否更应该珍惜自然;有的强调个性,对于之前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美学的反叛,认为我的美才是标准,强调极度的个人主义;有的将室内室外在画中同时展开,表达出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力;有的用形式来表达态度,虽然抽象,但赋予了形式以意义;有的表达了对于选择的一种态度,当无从选择时就不选择,艺术创作就是一种修炼与专注;有的画中表现了一种观念,体现了思考的过程;有的在表达当外部各种因素的牵引下,艺术家是否还能保持个性。有的是碎片化的表达,把自己的多种状态呈现出来。
     
           二、浅谈自己对部分作品的理解
           由于带领观众多次导赏,也想简单谈一下自己对本次展出的作品粗浅理解:
            1.韦加的《照耀下的风景》和《城》:手法的创新,没有过多手绘的痕迹,用油彩湿漉漉地淋在画布上,任油墨流淌,无论是那副杂乱的看不出的风景,还是模糊中能感受到的向上生长力量的《城》,都以特殊的质感,制造出模糊感和神秘感。特别是,每当我们远离画作时,只要一回头,都能发现近看无法看到的醒目和美感,会把我又再次吸引过去,再次面对它们,就这样反复多次,却一次一次都有新的感觉。
            2.王晓勃的《两个人的世界》:从画面上看,三种两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和关系:
    躶体的——能感觉到关系的紧绷,不和谐、别扭,女人的强势和膨胀,男人的不安全及想逃离,都让人对他们的未来更加担忧。我反而不担心在关系中处于劣势的男人,而担心女人未来,以她的个性和形象再想找到一个任她掌控的伴侣,会非常困难。
    蒙头的——他们在红布下有自己的小空间,神秘、依附、不喜被窥视。但感觉男人强势而有控制感,看似亲密的姿态,却能感觉出两人之间的不平等,女人坐在男人腿上,被男人紧紧搂在肩上,依附感强烈。不知这种依附是否一直能持续,如果没有独立坚强的位置,也许女人的未来令人担忧。
    微笑的——两人肢体残缺,却面带相同的微笑,女人的手挽着男人,两人身体紧挨。能感觉到的那种和谐与幸福,男人是女人的大伞,女人是男人的港湾,从笑容可以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3.赵晓佳的《寂寞大工厂》:伤感、无奈的黑,是对已经逝去的辉煌无限悲哀和感伤;用浓烈的红,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见证了时代变迁和父辈们的追求,我们懂得了岁月的力量,也知道,巅峰到衰败的规律性,也许,不破不立,这种痛是发展中的代价。只要有热血和希望,未来可以重新书写。
            4.孔令楠的《姑射山下》:漫天星空,就是我们久违的景象,多么想念我们曾仰望浩瀚的星空时的那种美好时刻。也许,相爱的人,在这样美丽之下,誓言和承诺会更加神圣,在两人的未来,那美丽星空就是美好爱情的见证。
            5.林欣的《好像悲伤从来不曾有过》等三幅:完美的机器人,散发出冰冷的气息,僵直端坐的两人疏离的距离,温暖不了彼此的心,也许都是相似的无心人,才能没有情感,没有伤悲。独立站在空旷空间,安静得令人窒息,如此孤独,即使悲伤又有谁能体会?从虚拟世界中,却能体会到对现实社会的映射,我们在得到,也在失去。
            6.尹朝阳的《晕眩》:只有远看才能感受到那种晕,面部的旋转和扭曲,也许就是内心的挣扎和焦灼的写照。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是走向成熟必经阶段。有挣扎未必是坏事,在痛苦中寻觅,在寻觅中找到方向。
            7.罗丹的《浮浮沉沉》《镜花水月》《无为》《无所不为》:画面色彩绚丽,闪烁着耀眼的光,人物动感十足,洋溢着无限青春活力,自由如风,彰显时尚和个性,最喜欢的是服饰上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联结,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选择,他们不愿受拘束,向往自由,追求个性,希望用一种光彩的印记作为青春的符号。
            8.闫冰的《藏刀》《分土豆》:手拿一把刀背在身后,瞭望远方,无尽的乌云密布,好像让观众也感到愁绪和担忧。这一情景,感觉就是劳作之后的暂时休息的场景。藏刀,却将刀暴露在观众的目光下,尤其和下一幅《分土豆》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延续,刀不过是分土豆的工具而已。
            9.钟秦样子的《境止》《冉—海滨之城》《缘境》:喜欢她的细腻、淡雅,构图简单产生的美感,让人忽视了其思想性。一副看起来舒服的画面,却无法忽视,艺术家为之所付出的心血,每一个细小的点、线、圈,都是用宗教般的虔诚和专注,耗费着精力和体力而完成的。
            10.刘夏的《牵引》:生活中少不了牵引,无处不在一种牵引力在影响我们。有时,希望有人牵引,帮助自己走出迷惑;有时,被动被人牵引,任人摆布;有时,不得不被人牵引,却时时都在抗拒着这股牵引力。这幅作品简直就是在高度凝练着现实生存的写照。
            11.李艺嘉的《挖土机》:用厚重的油墨,丰富的质感,浓郁的绿与明亮的黄,愈发凸显出黄的醒目,那巨大的黄被绿色掩映,仍然能感受到它巨大的身形。它在树丛中安静地停留,像是忙碌后短暂的休息,此时,不忍打扰这样的平静,因为也许下一瞬,可能又要开始在忙碌中轰鸣。
            12.申亮的《女青年》:像是当年流行的挂历画中的电影明星,却用厚厚的油彩覆盖,再刻出方格,制造出近看模糊,远看朦胧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岁月的痕迹,隔着时间的帷幔,过去的美好都留在记忆中,慢慢流逝,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13.李曦的《无地点的风景》《山逐云境》《仙》:用崭新的手法表现水磨,像绳索一样的线条,在昏黄的空白处,显出飘忽的韵感,空灵、飘忽,依稀有岁月的痕迹,像是云雾缭绕的仙境,不真实。也许它只存在于过去,属于历史的记忆,却是用今天的手法表达。
     
            四、导赏的收获
            画画就是创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而我们观赏,一方面,想向艺术家致敬,欣赏他们创造的作品,另一方面,就是在与作品对话,聆听画中的声音,欣赏到作品的或是美感,或是深意,或是情绪,或是矛盾,或是力量,而我们是引领观众的引导者。带领观众走近作品,共同欣赏,在欣赏中收获快乐。
            在导赏中,有三点体会:
            1.学会与观众交流:关键词——平等。我们不是专业,我们就是普通观众,只不过比观众多一点提前培训的优势而已,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主导观众的思维。平等交流才能践行文化义工的使命。
            2.学会调动观众:关键词——激发。努力激发和调动观众的思考和想象力,特别是孩子,他们极具想象力。经常,观众能看出我们所没有看出的信息来,他们有时更加敏锐,我们在与观众互动中提高。 
            3.恰当时机介入背景信息:关键词——灵活。尽可能灵活掌握背景信息介入的时机,不一定都要在一开始就说,有时候先入为主反而会干扰观众的思考。可以根据现场观众反应情况,自由掌握。
            4.醒目的提示:观众不知道有导览,我们的切入只能看时机。建议,前台设定指引牌,提示导览的时间,为有需要的观众提供多种选择。
            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关馆义工:一组陈小青
                                                                                                            2014年2月5日

     

Copyright © www.gsyart.com 关山月美术馆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07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