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百年华章绘佳作——深圳教师作品展 | 展出时间:2021-12-29 至2022-01-04 |
在喜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百年华章绘佳作——深圳教师作品展”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给深圳美术教育界吹来了一阵春风。活跃在特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既是一名教育人,更是一名文艺人。不久前全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激情澎湃,身在特区的这些美术教育人也毫不例外。在守正创新中,弘扬“特区精神”,续写春天的故事,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正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美育是文化自信、民族发展的基石。“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作为肩负美育重任的美术教师,既承担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更是一名追求坚强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拥有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作为美的教育和传续的中坚力量,从自身修炼着手,以深厚的基本功、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崇德精艺,在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美学传统、传递向上向善价值观和正能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立于2020年的深圳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委会,在深圳市教育局的亲切关怀下,在深圳市教育学会的带领下,合力共振,凝聚起全市美术教育界的精英力量。这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各单位教师的65幅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时代的心声,在画面中流露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民的热爱,在创作中融入对当下充分的关注和思考。
“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心绘传世之作”,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前,伴随特区一起成长起来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们,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 深圳市教育学会 2021年12月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典藏华章关山月美术馆2021年收藏公示展 | 展出时间:2021-11-18 至2021-12-06 |
美术馆的展览、学术研究以及推广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在收藏足够数量和高品质的美术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也是确定美术馆学术地位的基础。因此,收藏工作是关山月美术馆的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我馆自开馆以来一直重视美术作品和相关文献史料的收藏工作,成立了艺术委员会对收藏工作进行归口管理,收藏工作围绕着“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和当代设计艺术的收藏、研究和展览”的学术定位进行,同时兼顾了其它当代艺术种类作品的收藏。确定了关山月作品收藏、岭南画派艺术作品收藏、20世纪中后期美术作品收藏、当代设计艺术作品收藏、其它艺术种类作品收藏等五个收藏方向。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产生一批珍贵的美术作品及研究成果,为国家积累了文化财富,为深圳市民享受文化权利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
2021年,我馆按照美术作品收藏相关制度要求,经过上级主管部门以及专家评审会议通过,共收藏作品326件,其中包含关山月中国画1件、林丰俗中国画19件、叶绿野中国画3件,黄三才版画268件(含部分原版)、洪涛雕塑1件以及“青春心印”青年工笔画作品34件等。
本次系列展共展出关山月美术馆2021年收藏的国画、版画作品62件,旨在向社会公示收藏成果、盘活存量藏品资源,放大公众效果,充分发挥国家美术典藏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主流社会价值方面的重要审美引领作用。
最后,感谢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对我馆收藏工作的大力扶持!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2021年11月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大国脊梁·圣境峰光 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 (广东站) | 展出时间:2021-11-17 至2021-11-30 |
雪山,亘古不变又充满着绮丽奇观,圣洁静穆的雄伟山廓,神秘莫测的云卷云横,流光溢彩的日照金山……自古蜀先民从岷山上游迁移到沃野千里的四川平原,这里的人们5000年来总是仰望着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的雪山,他们不断在青铜、陶瓷、锦绣与画卷上记录下观山的历史,也通过这些文明的创造为雪山不断注入着精神价值。随着近代以来西部地理的再发现与现代交通的大力提升,人们不仅可以在平原观山,还能深入到古人从未到达过的雪域腹地。西部高原大美的自然地貌、丰富的人文资源、厚重的历史积淀吸引了世界各地文学艺术家的目光,画家们更是对西部高原的奇异景观和神秘色彩梦绕魂牵、留连忘返。
但是如何画西部高原雪山,却是一个古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遍观中国历代绘画的雪景图式,有王维、赵松雪、黄公望、沈周等取材江南山水所作,有荆浩、关仝等擅绘的中原太行山中雪景,有范宽等以秦岭终南山山水为题材而作,却鲜见以西部高原雪山为主题创作的雪景图。在这里山峰与云雾正好相反于传统绘画的黑白关系,宏大而趋于直线的山形也似乎不符合传统绘画的构型审美。面对新的问题,一群以雪山为主题创作的艺术家们自发的开始了研究与探索,一个新的画派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雪山画派的艺术家们用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拓展,讲述着对雄伟山川的敬畏之意,表达着对雪域高原滋养草甸湖泊、江河大地的感恩之情。
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携手共同开启《大国脊梁?圣境峰光——高原雪山画派作品展》山西、天津、广东巡展。展览以崇高圣洁的高原雪山风貌为蓝本,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家坚守住传统的同时在艺术上的新探索。展览共展出100件绘画作品,对“水墨高原雪山画派”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审美现象及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持续探讨,以激发更多山水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参与到高原雪山题材的创作和研究中来。
11月17日该展览走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素以研究和收藏岭南画派诸多名家名作闻名业内。雪山画派与岭南画派一样,都注重自然写生,提倡兼工带写、彩墨并重的艺术手法,通过折衷中西、雅俗共赏的艺术理念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中国画。这场来自西部雪山的展览,或许会让熟知岭南画派艺术风格的观众看到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求新求变的艺术探索精神。也期望这次展览能让大家获得对祖国西部高原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的崭新认知和喜爱,以实践创造夯实文化创造,以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第十六届“吾城吾乡”摄影年展 | 展出时间:2021-11-03 至2021-11-14 |
前言
今天,第16届“吾城吾乡”摄影年展和大家见面了。这届的年展作品中,赵崇毅的《车窗》和章庆的《车窗外的风景》两组作品偶然相遇,构成了一次奇妙的“对视”,很有意思。
上述两者都以车窗为观看的入口,这时的车窗就如同取景框,但作为影像呈现,两者竟是如此的不同。赵崇毅通过车窗往里看,聚焦于车里临窗而坐的年轻的乘客,用特写镜头拍下他们一个个人物的面孔。章庆通过车窗向外看,他拍窗外的风景、行人、行人与环境的关系及当下发生的事,呈现出许多分散的不一样的场景。赵崇毅还特别选择被雨水和雾气打湿的车窗,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调,使它们带着虽近犹远的疏离感,还有凄迷的氛围。相比之下,章庆像自车窗里向外随意地浏览,好奇又不太专注,显得自然,有点散漫。从艺术风格上看,章庆的作品没有刻意,不加修饰,倾向于自然主义;赵崇毅的作品则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富于表现性和情感。赵崇毅的作品让人甚至想到当代画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肖像,它们具有一种类似的脆弱而敏感的气质。《车窗》和《车窗外的风景》都通过车窗拍摄完成,但它们从内容到风格,给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样设想一下也很有意思:赵崇毅从车窗外瞧向里面,章庆从车窗里瞧向外面,他们在进行这样的拍摄时,是否曾经相遇?如果有这样的邂逅,当他们互相发现对方将镜头瞄准自己的那一瞬间,他们各自的反应会怎样呢?是相视一笑,打个招呼?是彼此互相打量?还是有点儿尴尬地相互表示一下歉意,迅速避开?这样的相遇其实不无可能,看看现在,他们就在这次摄影展中相遇了。
这里,我们举赵崇毅、章庆的作品为例,是想说车窗就像是镜头,镜头也像是车窗,摄影作为一种观看,是自由的;作为一种表达,同样是自由的。车窗和镜头都只是提供一个入口,怎样使用这个入口,如何观看、如何表达,完全是摄影师自己的选择,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喜好、趣味和对摄影的理解。只要忠实于自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拍摄,拍自己关切的事物,让自己满意,这就好。摄影只有达到这种自由的程度,它才会更真实,更有趣,更多姿多彩,更活泼。这是赵崇毅、章庆这次偶然“对视”给我们的启发。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年展,车窗的镜像还出现在卢艺君的作品《深圳湾》和朱杰的作品《来过的影像》中。朱杰从车窗里往外看,卢艺君是和赵崇毅一样看向车窗。为什么许多摄影对车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车窗吸引了如此多的摄影师?这可能跟我们身处汽车时代的高峰期有关。汽车巅峰时代带给我们急速的生存感,一切都来得太快,去得太快,一切都一闪而过。人生真的像寄身于汽车跑在快速路上的一次匆匆行旅,遇见的人和事也像别的车上的乘客一晃而过。发生与消失,记忆与遗忘,痕迹与磨灭,印象与虚无,像车窗里的风景,迅速地转换。在这样的时光隧道里,摄影作为一种对抗消失和遗忘的艺术,更显示出它特有的价值。在一切的快速移动和流逝中,把触动你、感动你的每个时刻截住,留下来,这样的摄影行为其实就成为一种拯救。它是对曾经存在过的事物的拯救,对记忆的拯救,也是摄影师自我的拯救。
“吾城吾乡”摄影展16年来一直坚持的,就是建立一份视觉档案,留住对每个时代、每代人的生动的记忆。16年,本展与深圳发展共成长,见证了城市的巨大变迁,也勉力推动和见证了深圳摄影的进步。值此之际,对多年来支持本展的摄影界朋友、广大市民和提供资助的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我们要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日常颂歌——谢海水墨艺术展 | 展出时间:2021-11-02 至2021-11-09 |
赋得日常颂歌
我固执而孤独地落笔而书 其余 皆沉默
一日,翻书一页 其余 声色犬马
一日,展画千卷 迟桂 千山万壑忽见
又一日,小鼾初息 月下敲诗 未逢旧时老二郎
谢海 2021年10月18日于杭州西风堂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关山月美术馆中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四四四十——任四四水墨艺术展 Mature Fourty --RenSi' s Ink art | 展出时间:2021-10-28 至2021-11-07 |
这里呈现的是我近几年创作的水墨、版画、影像装置实验性的作品,大部分虽不成熟,但如实地涂抹下了所思所想。
夫子有言“四十而不惑”,孩提时感觉四十岁很远,殊不知自己也迈入了这个年龄,憧憬中的彼岸总是被生活琐事拉回现实。圣人四十可以不惑,凡夫俗子的我,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随着阅历与年龄的变化,倒是知晓了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幼时乡间田野戏耍,喜胡涂乱画,进初中被选为美术生,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较系统地接受美术教育,特别是大学毕业后有幸进入深圳画院这个以水墨创作为核心的专业平台,期间耳濡目染,初窥堂奥。回顾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幸运的是,能遇到好的老师和先生们,正是他们的引路,才让我不至于陷入浅薄和狭隘的境地。
十分真诚的感恩每一位老师和先生,同时感谢关山月美术馆,不惑之际在此举办个人画展,并有幸列入“关山月美术馆中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系列,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人生四十而不惑,而于艺事,艺无不惑。
四四于银湖山下 2021.10.21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尺素映远——古秀玲山水作品展 | 展出时间:2021-10-28 至2021-11-07 |
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说,每天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聆听巴赫的音乐,好比若清泉流淌过心灵,有助于他校正视听。中国的山水画家,则籍借临池日课,作为修炼自我的一条路径。巴赫的赋调音乐,听似平淡,实则隽永,其丰富细腻差 别不大的调性,与中国画初视平淡、久视神明的笔墨追求同出一辙。颜真卿答怀素语最得三昧:“惊蛇入草,??入 林”皆不如“屋漏痕”之妙。与音乐一样,山水画既有抽理的逻辑,又有造化的趣味。师造化能有温度,抽理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淬炼与净化,画家的手、眼、心,在师造化和抽理中,最后达到师物游心、物我两忘。—— 2021年仲秋于鹏城 己亥立夏,连日骤雨将酷热驱尽,雨歇时与小儿聿谦至福田中心公园散步。园内林木,郁郁葱葱,虽不及山林野趣,却也有数百种树木,各有姿态。枝干沥雨,树之曲直形态,较平日更显黝黑清晰;木叶负露,垂垂然亦如墨点?溅,犹如各种笔墨点子;洗雨后颜色更佳,仅绿一色, 或深或浅,或嫩或老,笔墨难以尽述。难怪山水画要得雨、云、雾。沈周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雨夜图》,逸笔简简, 得淋漓墨色,水气扑面。诗亦清新,“雨中作画借湿润,灯下写诗消夜?,明日开?春水阔,平湖归去自鸣柳”。吾最喜此作,以为沈周第一也。忆数年前画院同事清明前后同游三清山,一日历小雨、大雾、放晴,最是惬意也!幽谷中玉兰绽放,如惊鸿、如游?,洁白无比。近午太阳大晒,山花皆近在眼前,甚是寡味!无怪乎游山要趁雨,实至理也。—— 2019年夏至于深圳堃竝斋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2-01-07 |
![]() |
草木敷荣一一当代花鸟画名家邀请展 | 展出时间:2021-10-16 至2021-10-31 |
关山月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就对当代中国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有着持续的关注。中国花鸟画科作为传统绘画独特的表现语言,积淀丰富,得天独厚,传承和延续着经典而鲜明的人文素养,在中国美术史中长期处于主流的地位。
而当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无论是体悟学脉、选题视角、形制格套、构图样式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尤其是当代一部分中青年艺术家,长年坚持花鸟画创作的艺术探索,锐意进取,成就斐然。
为了展现花鸟画艺术在当下蓬勃繁盛的整体气象,辛丑深秋,我们特邀请了活跃于当代画坛的诸位名家:陈湘波、陈涛、陈亮、方政和、韩斌、林蓝、李雪松、李恩成、李志国、刘海勇、莫晓松、麻元彬、马顺先、许敦平、许晓彬、姚震西、阴澍雨、周午生、郑阿湃、郑雅风(以姓氏拼音字母排序)等20位中青年艺术家,集诸家近年精品力作于一堂。他们通过个人学识修养和技艺秉性将花鸟画艺术和表现语言赋予了时代新象,诠释了中国花鸟画艺术强大的包容性与创造性。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古人前贤认为自然界的草木不仅是自然属性的生命体,而是随天地造化而荣枯繁茂的有情生灵,中国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体验,珍视生命在天地间获得的永恒价值。“草木敷荣:当代花鸟画名家邀请展”正是展现当代艺术家神交自然,逸情于草卉百花、对自然生命状态关爱的共识,由生命的细微处臻于认识艺术境界的澄明和通达。万化在手,乃人生画学之大乐。
由此可见,此展中的当代花鸟画作品,不仅是画者日常眼见之物的精到摹拟和审美旨趣,也散发着艺术家对个体生命的反思与直悟。我们期望,此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既是对当代中国花鸟画这一重要文脉的梳理,也展现花鸟画在中国文化复兴潮流中承载的文化使命。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2021年10月 更多>> |
||
发布时间:2022-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