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美术作品无须一味求大——专家畅谈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 晶报记者 邓妍

  • 本次画展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大”,表现大历史事件是否就需要超大体量的作品?昨日下午,“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大家谈”上,专家们认为,反映大事件的作品并不是越大越好。

     

    补遗前代积累后世

     

    为何要做这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盛世修史,而这其中也包括了美术的参与。”此次美术工程创作出来的100余件作品,不仅供今天的欣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示其重要价值。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画家,詹健俊认为重大题材绘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受瞩目的美术类型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此类作品已成为红色经典。这次由国家主导的工程将这段缺失已久的链条补上,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向历史真实前进了一步

     

    80岁高龄的著名艺术家全山石也曾多次参加国家的美术主题性创作工程。他说,过去主要是为了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背景、插图而创作,篇幅、主题的局限很多,而这次画家却可以根据主题思想充分发挥。

     

    著名艺术评论家水中天提到,虽然有一些重要历史史实未能收进本次工程,但是在历史观的把握上,本次展览体现了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的尺度,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向历史真实前进了一步。

     

    为中国美术建构经验

     

    本次展览的作品体量都非常大,最高的作品达到6米,最长的则有8米,有观众笑言:画中的人物都要比真人还大。大历史事件主题就需要大体量作品吗?

     

    全山石说,几乎所有的作者在创作前都问了同一个问题:最大能画多大?他们恐怕是认为如此重大的历史叙事是需要大体量才能承载。然而实际上,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草稿中,有些小画则比大画更适合表达需要。

     

    作为组织者,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体会深刻,她说:“展览并不是要求大,而是一再要求限制大小,可是到最后,很多作品都超标了。通过这个展览,也可以让艺术家反思一下:是不是画得大都是好的呢?”

     

Copyright © www.gsyart.com 关山月美术馆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07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