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叠加态”的叙事生成 ——认知、探究、实验、呈现》


  • 活动简介:

  • 时间:20191130(星期六下午3点至5)

    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

    主讲人:马泉


  • 主讲人介绍:

  •    马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通信设计联盟副主席、北京国际设计周顾问、珠海国际设计周学术委员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协会创意委员会委员。

       马泉长期致力于探索空间叙事与设计跨界的可能性,著有《城市视觉重构》等和城市空间视觉设计相关的专著与论文,进行大量的城市空间视觉设计实践活动,运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相继完成了包括“重庆解放碑空间视觉设计”“蓝色港湾品牌空间设计”等许多城市和空间的视觉改造,并具有30多年的设计教育经历。与此同时,保持着独立的观察体验认知活动,多年持续赴沙漠腹地考察体验,以探寻自然空间中生命个体的自我超越状态,以及宏观场域与微观物体的共存关系。近十年来陆续使用水墨、装置、影像、音乐、版画等综合媒介进行实验性创作,力图于物性与心性的不断碰撞中显现视觉语言与综合媒介的叙事性关联,并在叙事与媒介、媒介与语言、呈现与观看之间构建新的转换机制。

       无论是设计实践还是独立创作活动,都是一种叙事过程,只是来自问题的主体不同,设计是在解决他人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介入社会问题,独立创作是在解决自己观察的问题,并在探索、实验基础上形成叙事系统中介入社会,核心都是介入与参与,在不同问题主体间的转换和互用,也是他创作活动的特色。


  • 活动内容

  •    认知活动是一切后期行为的开始,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在认知层面是相似的,并引发一系列的追问与探究,在探究阶段,艺术与科学就进入了各自的领域和目的,科学追求实证和真相,用逻辑与理性去解释世界,而艺术则更多的关注社会、人性与情感,注重感性与独立观察,在相当长的时间,就是在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推进下,创建了今天的人类世界文明。

       进入二十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多层面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人类的认知活动,也相应的影响了艺术创作的媒介与叙事方式,或者说,艺术活动从来就没有离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新叙事的可能性,科学解释世界的构造,艺术诠释世界的魅力与人类的价值,没有科学,人类矇昧,没有艺术,世界无味,科学与艺术是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

       “叠加态”展览,是希望借助科学工具与技术,把个人的认知、探索与实验过程,构建一种空间环境,呈现给大家,并期望观众在此空间中分享创作者的感知经验并引发各自的认知活动。

Copyright © www.gsyart.com 关山月美术馆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077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