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四方沙龙2016年第二期《艺术创造 文化国家——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


  • 活动简介:

  • 时间:2016年4月30日(星期六下午3点至5点)

    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

    主讲人:王中

     


  • 主讲人介绍:

  • 王中
         1963年1月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动态艺术组织艺术委员。曾荣获中国环境艺术杰出贡献奖、新中国城市雕塑60年建设成就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 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巴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美国中国当代雕塑与装置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出版专著《公共艺术概论》1-2版、《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等,并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 活动内容

  •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一种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公共艺术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公共艺术建设不仅契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也与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相吻合。因此,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中国文化、重塑城市认同、再造社区意识和激活城市空间等方面的功能优势,将公共艺术纳入国家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之中。

         公共艺术之所以是“公共”的,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设置地点在公共场所,而是因为她把“公共”的概念作为一种对象,针对“公共”提出或回答问题,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空间中的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计划、节日、偶发或派生城市故事的城市文化精神的催化剂。公共艺术除了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价值外,还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并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是植入公共生活土壤中的“种子”,大众是公共艺术“发生”过程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型取向。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建设,最终的目的也并不是那些物质形态,而是强调艺术的孵化和生长性,并对城市文化风格,城市活力以及城市人文精神带来富有创新价值的推动。

     

Copyright © www.gsyart.com 关山月美术馆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107778号